中      文    ᪠ᨕ᩶་᫗ᨑᨵ    ENGLISH

首    頁    關於本會    法會訊息    消息/公告    上師開示    慈影蓮音    成為會員    聯絡我們

第三世貝諾法王

蔣寧仁波切

 

如何取捨世間法及佛法自性之明鏡

 

了知諸法無有任何碍  慈愛無邊眾生之怙主  殊勝至尊釋迦牟尼佛

祈求引導世及出世法  聞法之身自感力不足  於南贍部洲之世間中

逸於歌舞嬉戲復閒散  戀棧虛度此生深悔恨  身受滋養心生回饋念

純心利他而獻此勸文  作此勸文未臻妙言詞  但如蓮華出泥可淨供

共業所成共存此地球  有情當依世及出世法  為益眾生因故撰此文

由此皆能進入新時期 

 

世間法

佛法之基不離善世法  往昔無數智者同聲言  今生景象有如美人貌

年邁記憶猶如照貌鏡  世間諸法根本及首要  心勿存有挑人之過錯

自知自身缺點為至要  明瞭己身自心無遁形  故此久暫好壞得失皆

不離公正不偏袒之心  心中所思不可和盤托  言必真實不虛為至要

所言不可全付諸於行  一旦行動實現為至要  攀高賤低偏袒自我揚 

欺世盜名非真方便法  心意不堅行事多變者  此乃自尋煩惱無實義

因此自身成為利己者  所行諸事事先需慎察  無論與誰相處重和睦

品性誠實不詐為至要  信任己者須以慈悲待  他人之秘親子亦不宣 

惡友狡詐展露偽笑面  以及善友善心之忠言  能精於二法者方能辨 

蠢若牛者忠奸不能分  心地誠實友情長久者  此乃擇友交往之首選 

喜新厭舊表裡不一者  如病如毒遠離為上佳  即使交友情誼勿過剩 

過則成患導致惡相交  新歡之交勿談多隱私  無恥之人勿付人事物 

心地不誠勿以誠相交  不聽正言不與談學處  言語過緊父言子不從 

惡語如刀能傷他人心  凡事莫過依頼於他人  己事自主應求善巧法 

無智無慧莫問重大事  心念紛起擾亂清淨念  行事繁多導致紛爭起 

劣性言行開啟是非門  惡行引致他人嘲笑之  此等行為應該斷除盡 

過於聽從他人之言語  會使自身受害當知慎  行為雖要與眾能附和 

亦當堅守自身之權益  與同嫉妒心重者為友  不如無友獨居深山處

一出娘胎之時無人伴  死後面見閻王亦獨往  年幼之時聽從於父母 

年少之時友伴所操縱  年邁時至兒女為掌控  此等愚人無有自由日 

若能自主終究是樂事  所有依他皆為痛苦源  二足之尊佛陀如是語 

故此自身應以自己主  了知諸法優劣之過患  以詐獲得地位非成就 

若想成為人人敬待者  任何行事不可有奸詐  雖獲人敬但亦不可傲 

受人嘲笑無需生自卑  對所依者要以悲心待  動念頻繁之友須遠之 

所行所言須隨順眾生  能得以上當合世間法  總之世間諸法之根本 

品性穩定心地亦誠實  尊師敬長護念弱勢者  同輩相處亦能長相交

貌及財富受用名望等  與己相同或比己優者  不生嫉妒傷害之惡念 

對眾慈悲敬待為忠告 

 

佛法

佛法道之根本及首要  善念心之清淨地基中  修起和平無有戰爭道

要知諸法緣起之見地  佛法甘露沐浴法友間  不爭種性財富及權威

與己相同師兄及法友  待之清淨心以敬相處  眾生求取安樂雖相若

眾生不欲痛苦亦相若  但對因果法之取與捨  愚昧顛倒由此生痛苦 

當說如法行持諸佛法  首先若無觀察自身心  貌似修行內心不如法 

眾人之前道貌似岸然  自身獨處內外皆無律  貪念之索綑綁自身心 

卻以無貪之相而享用  供養物等貪念自利中  聲稱利生受取十方財 

內心貪嗔雖如暴風雨  言語卻由偽善所掩飾  內心所懷只為世八法 

言行表露脫離世間法  明知破損四種根本戒  自上法座授徒以為師 

不悉不守密法三昧耶  僅以自許獲得法傳承  自許金剛上師傳灌頂 

無有持咒修持諸德相  卻修壇城修持鎮魔法  此等師之行為不如法 

一切惡行之中最為重  為使不受此害邪師誘  如法不如法間需慎察

 

依止善知識

勝法道之根本上師尊  故當宣說依止上師法  有無地位名望非重點

具足教証修持是關鍵  初時拜師宣說三昧戒  中時師如常人論長短

最終揭其過患視如敵  慎勿成為破損重戒徒  自身所獲一樣之功德

斷淨一樣惡習或過患  所得任何一方之好處  非從天降亦非從地生

更非自然之力所產生  悉從諸上師之恩德來  若無諸聖上師之恩德

清淨圓滿佛果無從獲  此劫是為賢劫千佛等  皆是依由上師所產生

宿世因緣之繩所維繋  具三恩德根本之上師  令其歡喜三法來依止

習取上師所具德慧智

 

暇滿難得

清淨剎土以及凶險處  來去何處取決于此身  因此上達下行之界限

當以此身此世做自主  八暇十滿稀有此人生  得來不易既得應善用

若想脫離輪迴之苦海  必要汲取人生之要義  自保之法傍生亦知曉

自利自大之心人俱有  人身如同如意珍寶精  數劫難得應當修菩提

 

壽命無常

旭日昇起不停往西移  危峻山之流瀑疾傾瀉  如同一切眾生無自主

自生之後即往死處跑  親友無常喜怒倏離散  財富無常罪過因此起

軀體無常瞬變成屍首  執常此心無從可獲信  髮白身佝八十之耆老

悲送黑髮早喪之兒孫  昨日之友今日成永別  壽命瞬間雷電般無常

輪迴過患

世間受用萬般如花筒  摯友親朋之情愛戀等  無知眾生執以為真實

實乃千萬痛苦之根源  無論投生高低任何處  皆非究竟安樂之處所

常被苦之自相所折磨  故而當知輪迴本質苦  凡有糞便之處無香味

凡有火焰之處無清涼  同樣輪迴之處無安樂  三種痛苦遍滿輪迴處

業因果

無有逆轉苦樂如水紋  非無因亦並非違逆因  亦非大自在天等所造

皆是黑白業力所生果  不可思議深奧業果法  雖過累劫此法仍不變

因果法則唯獨佛全知  非為凡夫所思能衡量  業果非如刀割即見血

故而勿以斷見藐因果  非汝無視因而不存在  因緣成熟之時即顯露

獅虎蛇等兇暴之猛獸  緣生自子亦存慈愛心  眾生軀體巨細各有別

惜生懼死之心皆相同  故以自他對比感同受  即使細如蟲蟻亦勿傷

生生死死之於佛子行  能行此道之緣須力爭 

 

皈依

有人當受恐懼痛苦時  祈求山樹神祇大自在  此心雖誠然得利益小

神明自身仍在輪迴故  取捨之法唯獨佛全知  連連痛苦唯獨法能斷

成辦利樂唯獨僧伽眾  唯獨三寶才是皈依處  身心安時行者相自居

面臨逆境即現凡夫性  勿以邪見而毁自身心  究竟依止須視三寶尊

三千世界亦能化烏有  無邊大海亦有乾涸時  然而皈依三寶之功德

絶不變更無滅無止境  身口意三絶不傷他眾  無論好壞皆以恭敬待

不分派別悉持清淨觀  此為無垢佛法殊勝處

 

發心

當有細針刺痛自身時  此等微小之痛亦難忍  眾生無辜竟奪其性命

應思難忍殺生之所痛  首先應修四種無量心  自他平等以及自他換

自輕他重諸心當生起  即為殊勝菩薩佛意子  如想獲得遍知佛之位

有即皆足若無則減失  願行兩種殊勝菩提心  五道十地所依核心柱

苦海眾生雖曾為父母  因由生死輪轉成親敵  七種因果口訣修自心

必需立誓願利他之心  總之無須多引經論釋  凡夫為利自身而輪迴

佛卻為利眾生而成佛  對比此二便知輕重義  即使自無大力利眾生

但有利生之念常在心  何人具此不變利他心  其願終究自然能達成

 

佈施

眾人日夜忙碌不間斷  血汗奔波皆為求財富  僅為自身衣食無深義

若想善用財富應施供  何人若欲獲得大財富  要先佈施累積大資糧

佛之百一十二相好身  皆因累積二資糧而得  財富從屬妻妾兒女及

自身性命若有佈施處  心懷歡喜佈施無求報  便是福德佈施波羅蜜

持戒

無始以來身心皆放逸  貪嗔之心有如瘋狂象  不可任其放縱隨心欲

惦記慎念之繩將其束  如來學處如同如意寶  不受墮罪污垢所污染

應將戒律視為佛法根  進入由樂至樂之修道  通往解脫喜悅之淨土

眾生行走之足唯獨戒  不可或缺戒律如珍寶  持戒甚於性命應固守

 

安忍

心存嫉妒嗔恚火焰者  自身則苦亦令他人苦  退避三舍視其為不祥

命終去處定是惡趣處  行持菩提心之諸佛子  任何傷害應視為珍寶

自身無辜卻任敵傷殘  能助圓滿忍辱波羅蜜  外之仇敵非能武功制

慣壞之心若能自調服  忍辱之軍能勝貪嗔敵  三世功德之果永不毀

 

精進

有時忘食一日而精修  希冀速得智者之果位  維持不過三天便鬆懈

輕浮無智之人難成事  精進之人二法皆能成  懶散之人自保亦不可

世法佛法皆須堅持力  有如流水持久不間斷  殊勝佛法深廣如大海

精進如似順風船行舟  自駕自駛啟程清淨地  必得遍知殊勝之佛果

 

靜慮

有如被風吹拂之油燈  放逸之時身心難自如  易令種種煩惱增長處

遠離彼方善擇清淨居  無有需敬顧慮之王臣  左無護弱右無僕從隨

更無擔驚害己之仇敵  三門脫離貪嗔之牢獄  令人喜悅自在闢靜地

人工非造天成岩洞中  隨遇而安原始過活居  深入禪定則達極樂境

外境所顯皆為自心現  心性原本遠離諸戲論  不持二取任何之見解

一心安住即為靜慮度 

 

智慧

八萬四千煩惱之世間  十二因緣輪轉成輪迴  無始二取心之妄念幻

便是無邊輪迴之根源  三千世界根本即無明  斷除無明唯獨無我智

智慧雖有粗細多層次  檢出最細智慧之方法  遠道有相因法之教乘

以及近道無上金剛乘  速道光明大圓滿法等  共與不共教乘多宣說

離四戲論諸邊大中觀  定中尋見口訣大手印  見中尋定光明大圓滿

三大法門最終之見地  法界空性之見雖相同  界及智慧心及明覺等

如何分辨口訣之要秘  法義深淺差別如天地

 

立斷

自身前世累積功德基  具恩上師親授之口訣  所獲身心成熟及體悟

將述究竟無上乘法義  具三傳承加持上師與  三門具足信心之弟子

切勿陳述我及見高深  為修積資淨障二法要  須以如法修持前行義

生住滅之口訣觀察法  二取心之城堡自摧毁  不受定及起念三所束

本具赤裸顯出之明覺  雖不離身自身亦未知  清澈直透明覺之幼子

本淨立斷之見便是此  無修離戲有如虛空般  所修所思皆是執著因

不可言詮非思之智慧  妄心體察此乃見之過  無有生及滅住之法性

作取捨棄分辨修之過  非造原始本性大法身  精修辛勞便是行之過

以緣立念皆悉增妄念  若以尋思觀察反被綑  尋而取修則增多戲論

為此心與明覺要分辦  不動安住之狀心亦有  定中明亮無境即明覺

樂明無念覺受心亦有  明而直透清晰是明覺  無所認定之狀心亦有

無戲深明呈現是明覺  無所言之離戲心亦有  離諸邊之離戲是明覺

故以分辨深奧之口訣  僅修明覺是大圓滿道

 

頓超

雖證無勤見地之堅位  祖師前輩所留秘方寶  明了區分輪涅之修行 

當悟明覺妙智實相時  應以三種坐姿三觀法  若懂四相六燈之修持 

明覺自性無碍眼中現  真實現前三身佛淨土  即身由此通達原始位 

虹光身之成就由此得  法性清淨中陰由此知  任運頓超密意由此解 

非引經據口訣由此得  非從心生之佛由此見  非從因生之果由此獲 

此時即達輪涅平等界  何者不滿自心卻安樂  即使怖畏之處無由懼 

直到無邊輪迴苦海涸  能成眾生之奴心歡喜

 

結語

猶似學舌自無體驗語  無人請示自述法實相  心現無碍如字形狀意

依據諸聖言教而撰寫  任一成就廣問自不具  能著論據之力亦不足

但與己類同之初學者  饒益此輩之心自造作  若有未知誤見等過失

上師本尊護法前懺悔  若有微許功德或意義  願獻同輩自身之莊嚴

此述善業功德大江河  流經山川所遍眾生處  消除眾生輪迴之苦渴

融入菩提之海作迴向  美妙清淨猶如蓮花池  景如天界嫓美越量宮

其名澳門安樂之小島  釋迦比丘絡腮鬍子著

 

 

 

 

址:澳門羅飛勒前地30號家和閣15樓  電話:+853 2899 3800  傳真:+853 2899 5522

網址:www.padmakarpo.org   電郵:jangling88@yahoo.com

Copyright © 慈友白蓮本色會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